發布日期:2017-6-29 12:43:45 作者: 來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程會強指出,企業踐行綠色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既是增強自身綠色競爭力的體現,也為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北京燃氣企業既是節能減排也是轉型發展的主力軍,因此會更加關注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
綠色裝備制造是綠色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認為,目前我國綠色裝備制造已具備帶動性、示范性的效 果,應以推動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為主線,重點突破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回收資源化等綠色制造關鍵和共性技術,對于精細制造、納米制造、智能制造等要給 予重點關注。
工信部近日發布2015年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指南,2015年轉型升級資金重點針對智能制造和“互聯網 ”行動支撐保障能力、綠色制造、中藥材提升與保障、工業強基等4大重點領域和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重點專項,共實施20項任務73個方面。
應建立完善綠色市場機制
綠色科技創新離不開市場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以中國發展電動汽車為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認為不僅要處理好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系,還要處理好產品、基礎設施和商業模式的關系。
陳清泉說:“好的產品要攻克核心技術,實現車體的輕量化、動力的一體化、系統的智能化。光有好的產品還不行,要發揮基礎設施和商業的作 用,讓大家買得起。比如,慢速充電、中速充電、快速充電、無線充電、更換電池等等,要根據不同的車型和應用配備不同的基礎設施,發揮各自的作用。” 于昨日某燃氣集團公司陳總來我公司考察天然氣切割氣技術,15日下午陳總與我公司宋總在公司進行了一些技術上的交流與項目實施的細節,16日陳總與宋總首先到唐山某企業現場查看銳鋒天然氣切割氣使用情況,下午進入首鋼集團旗下某鋼結構基地產看企業使用銳鋒天然氣的供氣模式及現場切割和矯正情況。經過前期的電話溝通和現場考察下,陳總對天然切割氣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目前項目正在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的工作。 近日,環保部發布了題為“新常態下環保對經濟的影響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以15%至20%的速度增長,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已達677億美元,居全球之首。
面對環保產業的增長速度,以及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巨額投資,優品研究員王文濤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15%至20%的速度可謂高速增長,是“十二五”期間GDP目標增速的2到3倍,意味著節能環保產業已經是勢頭強勁的新經濟增長點。
事實上,對于節能環保產業,它是一個盈利屬性偏弱的產業,甚至短期還會增加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一個行業。而此次節能環保產業能夠保持高速增長,其背后離不開中央政府的重視與支持。
王文濤認為,這反映了“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以“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的相關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和落實。同時,節能環保產業的快速增長反映了管理層發展思路的轉變,意味著資源換經濟發展時代的終結,我國開始步入綠色經濟時代。
在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節能環保產業的快速增長以及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巨額投資,作用和意義更為重要。
“目前這種轉變和我國的環境資源以及經濟發展現狀是相匹配的,也是世界各經濟強國必然經歷的階段。綠色經濟不同于單純的產業經濟,在不 觸碰環保紅線的同時還要兼顧經濟發展,這對高層的監管能力、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落后產能將面臨淘汰,陣痛過后經濟與產業將形成良 性循環。”王文濤對記者說。
記者注意到,報告稱,短期來看,環境保護在小范圍內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消極作用,比如淘汰落后產能帶來的GDP減少,以及節能減排造成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增加。但長遠來看,環境保護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將遠遠超過短期造成的負面影響。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如果從長遠的觀點來看,環境保護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而易見,可以說,保護環境也并不是僅僅是保護環境本身,它的作用和意義遠遠超過了環境本身。
上一個: 北京燃氣集團 待遇
下一個: 北京ic卡燃氣費
相關文章: